把爱心献给学生献给教育事----2011年广东省师德标兵 广东药学院邹宇华 事迹报告

作者: 时间:2017-09-05 点击数:

大家好! 我出生于“低标准年代” , 在“文化大革命” 时期度过了 中学时代, 当过工人, 做过市管员 , 在“科学的春天” 里迈进了 大学校园。 大学期间, 我满怀感恩的心刻苦学习, 毕业后分配到高校从事公共卫生教学与科研工作, 28年来一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 在广大师生中间积极倡导做事先做人的教育理念。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有一句名 言: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 选择教师职业也就是选择了 奉献, 打铁先得自 身硬。 通过勤思考、 爱钻研、 不怕难的努力, 我先后主持科研和教改课题33项; 发表论文130多篇; 获得各类成果及奖励40多 项; 主编著作和教材12部; 在20多 个学术团体中 任职; 作为专家被媒体采访报道100多次; 应邀做专题讲座100多场;为广东省卫生厅起草文件和标准3个。 这些成绩的取得, 源于我对教育事业的敬仰, 对于职业的坚守, 对于师德的感悟, 对于学生的热爱。 它极大地促进了 我的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也极大地提升了 我服务社会的能力。 去年初, 我作为主编对国家级案例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学》 教材做最后的修订。 整整一个寒假, 除了 休息3天外, 我都在办公室加班。 当 把这本70多 万字、 国内首部本科生使用 的教材按时交给出 版社时, 我真有点坚持不住了 , 发烧两天, 胸闷气短……这部有着鲜明特色的教材出版使用后, 受到了 老师和学生广泛的好评。 科研是大学生必备的一项能力, 近年来, 我每年都指导本科生在校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 也多次获奖。 我特别开心的是去年我指导的4名 本科生作为编委参编了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科普丛书 《不良生活行为与健康》 一书的编写,并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公开发行, 这几位学生今年拿着他们参编的这个作品也找到了 理想的工作; 还开心于指导的几名 本科生获得今年第十一届“挑战杯” 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在艰苦环境中成长的我, 始终怀揣一颗感恩的心, 用行动体会着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的乐趣。 因此, 用不怕吃苦、乐于助人的精神服务他人、 报效社会是我一贯的做法。 我义 务献血3800ml, 为学校图书馆捐赠图书近400册, 与 家人一起资助希望工程一名 小女孩完成小学学习, 多次为困难学生捐款或资助。 有了 爱, 才能有激情; 有了 爱, 才会全力去付出。 金秋时节, 一位家境十分贫困的学生上课时向我请假,说腹部剧痛, 并于中秋节前患病住院手术, 得知后, 我带上月 饼亲自 看望这名 学生, 同时送给他200元钱用以增加营养,这位同学很受感动并发奋学习, 补回了 遗漏的课程。 2006年10月 , 我院一名 女学生在校读书期间突然发病, 生命垂危。 作为这名 学生所在学院院长, 我带领有关人员 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第一时间护送她到医院, 并第一时间通知她的家属。 在该女生住院急救期间, 我与大家一起为了 挽救她的生命而想尽一切办法, 比如安排同 学24小时守护、 及时组织募捐、 邀请知名 脑科专家为她进行诊治、 买来专用药物为她进行救治……虽然这名 学生最后还是离开了 人间, 但其亲属没有抱怨, 反而在带该学生离去的最后一刻, 跪在地上深深感谢我们大家, 随后还给学校写了 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 这封感谢信是我们用真诚与爱心战胜危机、 构建和谐社会、 践行做事先做人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 一天下午, 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告诉我, 一位女学生丹丹因家庭父母有严重矛盾, 心理方面产生了 障碍, 经医生诊断建议把她送回家去疗养, 但她父亲有精神疾病, 家里还有一弟两妹, 家庭经济困难, 送还是不送?我说: “我来和这个学生谈一谈” 。 我找到这个学生, 开始她不说话, 我 先后采用故事法、 诗歌法、 歌声法、 历史人物激励法等, 对她启发了 一个半小时, 她才诉说了 因由和痛苦, 讲述了 她父亲重男 轻女, 毒打她母亲并逼迫其离婚, 然后再娶妻生儿子的荒唐之举, 这件事给丹丹带来了 巨大的心灵痛苦。 我帮助丹丹客观地分析了 她家庭的现状和趋势, 启发她, 鼓励她,“你母亲最大的欣慰、 最自 豪、 最期待的是你健健康康, 好好学习, 圆满地完成学业, 你目 前的伤感、 担忧不能解决家里的矛盾” 。 “你不应该让你母亲失望, 你如果放弃学业,不能毕业, 那是你母亲最伤感的” 。 丹丹从漠视、 聆听、 回答、 倾诉到信任我, 发生了 重大变化。 随后, 我请她吃饭,期间又继续启发她, 开导她。 吃完饭后, 又把她送回到学校上自 习。 之后, 这名 学生能够勇敢地面对困境, 乐观地学习和生活。 2008年, 在获知一名 家境贫困且身患疾病的女大学生 心力憔悴、 有自 杀意念后, 我及时和这位学生谈心, 帮她分析原因, 解决问题, 战胜困难, 并像对待自 己的女儿一样经常带她到市场买一些她爱吃的水果, 还先后捐助她3000多元, 使这位女大学生走出了 人生的低谷, 勇敢地步入了 社会。 今年5月 15日 , 我院一名 女大学生因感情纠 纷导致情 绪失控, 登上7楼天台想自 杀。 得知此事后我及时赶到事发现场, 与 其他老师一起耐心劝导, 经过3个多小时的不懈努力, 终于成功地解救了 这名 学生, 避免了 一场悲剧的发生。当我搀扶着这名 学生走回办公室时, 尽管口 干舌燥、 饥肠辘辘而使我几乎筋疲力尽, 但心里感到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当今大学生, 很多是独生子女, 在家备受父母疼爱, 抗挫折能力弱, 心理问题多。 因此, 一定要用心了 解学生思想,用真情服务于学生。 面对当代大学生脆弱的心理及不断出现的自 杀事件, 我从2005年开始在我校开设“健康新观念与心理健康” 、 “生死教育” 讲座和选修课, 用科学的理论和人生哲理, 启发学生珍爱生命, 热爱生活, 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挫折, 同时现场解答学生提出的很多问题, 受到了 学生的热烈欢迎, 先后有4000多名 学生来听我的课。 作为一名 教师, 同时又承担着管理工作, 为了 更好地了解与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困惑, 我还采取参加主题班会的形式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 现场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起到了 很好的效果。 这样的主题班会, 受到了 同学们的普遍好评, 部分学生还给我写了 感想体会。 此外, 不少学生还将难言之隐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向我倾诉, 我常常是有问必答。 例 如, 2008年11月 , 一位自 称小程的学生以“邹老师, 学生有心结! ” 重复给我发了 三封信, 向我透露了 他沉淀了 近十年的心事——他是同性恋者,由于痛苦, 甚至想过用极端的方式结束自 己的生命。 这是我第一次直接面对此类问题, 我们的交流也由此展开。 除了 和这位学生多次面谈外, 我还和他书信交流近8000字。 终于,这位学生有了 重大的改变, 其中一封信他是这样写的: “邹老师: 您好, 在您的耐心劝导下, 您的思想感染了 我, 我不由自 主的再次跨越几十年的鸿沟去接受前一辈成功人士的思想熏陶。 我现在几乎什么都不想了 , 我只想学习, 我只想在学历和学识的颠峰上创造属于自 己的奇迹, 圆我一直以来追逐的理想, 我要当一名 教授, 即使我没有妄想过象您那样的 出色, 但是我对自 己未来在社会中要扮演的角色, 想得最多的就是当一名 教授! 老师请您放心, 我不会做出令人失望的事, 因为在我最关键最迷茫的时刻您给我指明了 方向。 今后还望老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我点拨, 我怕一不留意就在物质社会的诱惑下迷失自 己。 恩师如父, 无以为报!” 经过正确的引 导, 加之小程的刻苦努力, 今年他以优异 成绩考入一所大学的研究生, 开始了 新的生活, 为他今后想当一名 教授奠定了 基础。 我为他祝福。 2008年5月 12日 , 一个令所有中国人终生难忘的日 子。 这一天, 苍天无情, 无数条鲜活的生命在地震中瞬间消失,看到震后家破人亡的惨景, 看到幸存者失去亲人后撕心裂肺地哭喊, 热泪冲破了 我的眼睛, 夺眶而出。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 我即刻向广州市科协请缨。 随后由我担任团长的广州市科技专家抗震救灾志愿服务团一行9人奔赴灾区。 在灾区,尽管道路异常艰难, 工作任务重, 生活条件差, 还经历了 一次车祸和一次山体滑坡, 但我带领服务团的成员 个个生龙活虎, 以饱满的热情, 克服重重困难, 完成了《地震对都江堰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影响及灾后重建对策建议》 的调研报告, 受到了 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在完成调查任务的同时, 我还参加义务劳动, 给灾区群众捐赠图书, 做了 一个题为 “健康新观念与心理健康” 的科普讲座。 这是我人生经历中最特别的一场讲座, 因为投影仪和电脑是我们带的, 投影幕布是我们在灾区一座废旧仓库中找到的电影幕布, 幕布架是我们用书架临时搭成的。 面对台下老中青幼都有的听众, 我精神倍添, 从健康的概念讲到健康的标准, 从一个人应该具备的良好行为讲到来灾区所受的感动, 不时与台下听众互动, 一一解答他们的问题……6月 17日 , 广东科技报“科技之子” 栏目 以“为科学救灾出一分力——广东药学院邹宇华教授抗震救灾侧记” 整版报道了 我的事迹。 由于出色的工作, 我带领的广州 市科技专家抗震救灾志愿服务团分别 获中 国科协及中共广州市委、 广州市人民政府抗震救灾先进集体表彰。 常有学生问: “邹老师, 你很有激情, 很有自 信心, 是什么信念使你能做到这样?” 我说: “是一种爱, 是来自 对社会、 对大家的一种爱。 ” 在艰苦环境中成长的我对社会有着深深的感激之情和责任, 我常说: “我能够为大家做一些事情, 能使大家满意, 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西293号 香港最全资料图库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510665)  电话:020-36540569、38265770 邮箱:[email protected]